2001年,还是学生的黄蒙拉第一次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就拿下最佳演奏奖。
20年后,早已名扬乐坛的他,带着8名上音附中、附小的学生又一次站上这方熟悉的舞台,在开幕音乐会上奏响作曲家陈钢的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从当年的新面孔,到如今的老朋友,上海之春对我而言意义不一般。它曾经让初出茅庐的我发光发亮,如今又让我带着一批更年轻的后浪回归,这样的机会值得我们珍惜。”黄蒙拉感慨道。
因疫情缺席一年后,4 月 28 日,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大剧院以7小时的“主题音乐日”这一特别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借助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中国艺术家与巴黎管弦乐团、澳大利亚歌剧院交响乐团、以色列耶路撒冷室内乐团等海外顶尖艺术机构的艺术家,创新性地实现了“同台”。
下午 2 点上海大剧院正门台阶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百名小提琴专业学生以百把小提琴齐奏《唱支山歌给党听》奏响“上海之春”的红色序曲,也正式拉开了此次线上放送主题音乐日活动的大幕。
随后,上海大剧院正厅大堂 6 楼长廊的直播间内,大师、名家和新秀轮番登场,回顾上海文化品牌“上海之春”的历史和特色,分享艺术家们和“上海之春”的故事。
巴黎爱乐音乐厅艺术总监埃马纽埃尔·翁德雷在直播中用中文向中国观众问好:“很遗憾不能来到‘上海之春’现场,但音乐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上海和巴黎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艺术合作。”
晚上的音乐会上,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携上音学子蔡程昱、徐均朔献上了首个正式登台的节目歌曲《百年》。
这是蔡程昱第二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自称“新人小朋友”的他坦言,“2018年,我还是作为合唱团的一份子参与其中,这次能和廖昌永老师一同演唱,希望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崛起,是“上海之春”品牌永葆青春的源动力。上海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宽广的视野,也使得多元多样的文化在此交汇交融。
钢琴家孙颖迪携手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明星吴虎生和主要演员戚冰雪合作呈现根据《长江之歌》改编的同名钢琴协奏曲。“这次的开幕演出特别不一样,以前我们上芭的舞者都是自己跳,这次和音乐家们一起合作,就像是芭蕾和交响乐团的一次’灵魂对话’。”辛丽丽说。
疫情让全世界艺术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上海民族乐团与澳大利亚歌剧院交响乐团、以色列耶路撒冷室内乐团在云端和现场联袂共演了一曲国乐与交响《丝绸之路》,海派民乐遇上西方交响,激荡出无限可能。
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透露,这次虽然是线上合作,但三个团并非简单地各拉各,而是在详细了解了各乐团的编制后,重新进行了创编,声部上也进行了全新分配,让中西乐器丰富的质感呈现出来,“古代有丝绸之路带来中西交融的佳话,现在一带一路也通过艺术和音乐继续沟通情感。这种融合的音色很让人感动。”
压轴登场的是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在许忠指挥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陆洋朗诵,沈洋和上海歌剧院徐晓英、徐小明、张磊等歌唱家,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及上海芭蕾舞团共同呈现音舞佳作。其中经典乐章《黄河怨》由中外女高音徐晓英、俄罗斯亚娜·萨福诺娃(Yana Sofonova)同台演唱。
“这是我们为建党百年设计的’出彩时刻’,《黄河大合唱》对我们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而俄罗斯歌唱家来唱中文版,竟然也咬字清晰。这是中华民族一段痛苦的历史,通过这样一种声音的传递,能让我们更好地记住这段历史。”
作为新冠疫情发生后上海的首个国际性音乐节,“上海之春”的重启,让所有艺术家和热爱音乐的观众又一次聚集一堂,也在这个春天为这座城市乃至全世界的演艺行业,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