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艺术公益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为探索艺术赋能公益的更多可能性, Art·Dream首届无障碍公益艺术论坛4月25日在北京举行。

论坛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画廊周北京、北京爱度公益基金会主办,善达网承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艺术公益+特殊教育”,来自高校、画廊周、艺术机构、公益组织、企业以及媒体的社会各界嘉宾为艺术公益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探寻艺术公益对特殊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未来的融合发展之路。

论坛上基金会还首次发布了艺术家支教课程,并推动成立了公益艺术协作网络。

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秘书长徐钢在致辞表示,残疾人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尤其是特殊儿童,你给他一个机会,他会给你一个奇迹。特殊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相对封闭,但是艺术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的生命多姿多彩,实现了与社会更好的融合,让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有了更多可能性。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原院长许家成在《艺术赋能特殊教育》的主题演讲中提到,艺术在赋能特殊教育中有三个重要作用。第一,艺术教育为残障孩子打开了一扇窗;其次,艺术之美渗透进入所有的教育中,艺术通过特殊职业教育促进就业,艺术教育为残障者开拓了人生道路。第三,艺术让所有人融为一体,在融合社会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专家缪力发表了题为《跨界公益的力量》的主题演讲。她认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组织运用艺术的力量推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缪力表示,社会组织在开展艺术赋能公益项目时,应该掌握的四个原则,即政府所需、家长和孩子所急、企业家艺术家所乐和机构所能。但同时,项目还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以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

论坛上,基金会秘书长徐航以“用艺术点亮梦想”公益项目为案例,对基金会13年来的艺术公益实践进行了分享,展现了艺术公益的独特魅力和跨界价值。

徐航表示,I Do基金会已经形成了“用艺术点亮梦想”以“艺术启蒙教育”为主线,走进去的“艺术家支教”、请出来的“艺术游学”、留下来的“艺术梦想班”为执行手段,传出去的“艺术公益展”为传播方式的四维体系,提升边远地区儿童、特殊儿童的美育素养及技能,拓展视野,激发梦想种子,支持有艺术天分“未来艺术家”,勇敢追求艺术梦想。

徐航介绍说,近四年来,I Do基金会以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主要试点,邀请了二十多位国内知名艺术家赴西藏进行艺术家支教。为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孩子的优秀作品,I Do基金会已经举办了3次西藏特殊儿童艺术作品公益展,展出了400多件特殊儿童的艺术绘画作品,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西藏特殊儿童以及艺术公益的关注。

嘉宾参观“I Do公益艺术展”,被拉萨特校I Do艺术梦想班孩子的作品深深打动

徐航还透露,I Do基金会下一步将对整个项目进行升级:一是公益展览升级,用艺术公益寻找“可持续”的情感表达,达到专业艺术展和公益大爱的完美融合;二是募款渠道进行升级,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造血公益生态闭环;第三,是对整个课程的升级,通过“公益艺术协作网络”的资源共享覆盖千万个艺术尚未触达的特殊儿童。

在论坛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公益组织、艺术家和媒体人代表就“特殊教育语境下——艺术赋能公益的更多可能”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I Do公益基金会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基地合作,将艺术家支教课程开发成艺术教学课件,也于论坛上首次正式发布。

论坛最后举行了公益艺术协作网络成立仪式。北京爱度公益基金会、北京觿堂文化艺术基金会、北京圆网慈善基金会、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北京恺尔听障人士关爱中心、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路正先美育研究课题组、善达网、艾特格瑞少儿美育等9家机构成为协作网络的首批成员。

“公益艺术协作网络”倡议,将跨界推动艺术赋能公益的各类组织或个人加强协作、共享经验、增进交流,共同推动公益艺术价值得到充分放大,让艺术赋能公益的探索经验实现规模化、可复制的社会价值。作为协作网络的发起机构之一,I Do基金会将与网络成员共享艺术梦想课程,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公益艺术协作网络的生态共享合作常态化。

(编辑:严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