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Frank Gehry 设计建成的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Fondation Louis Vuitton),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建成的米兰 Prada 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以及与开云集团高度相关的皮诺家族 Pinault Collection 在威尼斯开设的 Punta della Dogana 和 Palazzo Grassi 美术馆,都是西方奢侈品牌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和传承的典范。疫情后,在中国变成全球最重要的时尚和艺术市场的大趋势下,这些曾经以西方品牌主导的时尚艺术跨界运动也出现了一些优质中国品牌的身影。

自今年 2 月底的第二届洛杉矶弗里兹艺博会 (Frieze Los Angeles) 后,世界范围内的大型艺博会全部取消了。与之形成巨大反差,11 月初在上海举办的两大艺博会,“Art021” 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则如约而至,与中国业已形成的 “内循环” 一道释放红利。

艺博会始终为少部分消费者服务,并通过展会期间的一系列品牌跨界项目对大众进行传播。今年的盛世描绘出了一副当代艺术已经介入中国当代文化消费的图景。

今年艺博会的项目中包括但是不限于:Louis Vuitton 在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 pop-up 书店展。品牌展示了与 6 位不同国家的当代艺术家合作的 Arty Capucines 系列限量包款,其中有两款是由中国当代艺术家刘韡和赵赵设计的。

而同属 LVMH 旗下的 Dior 则于 Art021 上海展览中心的场馆中举办了 “DIOR LADY ART #5” 展览,一次性展出了新一期与全球 10 位艺术家共同设计的限量合作系列,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家宋冬的 “窗包”。

DIOR LADY ART #5” 展览

在 Prada 集团及基金会支持下修缮和经营的 Prada 荣宅,经过过去三年的展览项目,已经成为上海当代艺术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于最近带来了美国艺术家 Alex Da Corte 的展览 “橡胶铅笔恶魔”。开云集团旗下的 Gucci 虽未直接参与到两个艺博会所推动的艺术跨界论述或氛围中,但仍在同一时段于衡山路壹号开设了 Gucci 1961 私人俱乐部。

在近乎运动式的艺术跨界中,我们看到了以 Louis Vuitton、Dior、Prada、Gucci 等品牌为代表的欧洲大牌,始终在品牌发展的脉络中 “自觉自愿” 的融入艺术的基因;更深窥 LVMH 集团、Prada 集团和开云集团,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时尚集团,进一步将当代艺术纳入其品牌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输出模式。

回到上海和中国,在当代艺术已经实质介入中国当代文化消费的新型图景之下,中国品牌及产业集团消失匿迹了吗?恰恰相反,他们已经做出了诸多的尝试。

10 月底,由建筑大师 Renzo Piano 及其国际化设计团队共同完成的 “OōEli 天目里” 城市综合体终于在杭州西溪附近落成,并举行了低调的开幕仪式。它很快就成为了杭州的新型地标,吸引了全国观众前往 “朝圣”。

这个耗时 8 年,也相当耗资耗神的重大项目,其幕后的操盘手是中国时尚品牌江南布衣(JNBY)集团以及其联合创始人李琳。那么我们能否将天目里视为中国品牌及集团长期赞助与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天目里的起点,源于 JNBY 的自身发展需求,集团希望有一个 “不需要再搬家的” 办公园区;后来又与 GOA 大象设计合作,极具前瞻性地将一个企业园区规划成了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

由 Renzo Piano 建筑理念、语言、材料、结构和空间构成的场域之中,天目里从一个企业园区发展成了当代中国社会 “综合美学” 的集中展示阵地。

杭州天目里

除了目前进驻的 JNBY 集团和 GOA 大象设计企业总部以外,天目里已经招商进驻的品牌包括日本茑屋书店、“网红” 咖啡店 %ARABICA、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等等,皆为全新都市生活方式的引领者。而贯穿园区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成为了天目里城市综合体的显著特色,尤其是引入日本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和美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 Paul Kephart 所创作的园林设计。

JNBY 集团与李琳长期以来对于当代艺术十分关注并积极参与。在园区艺术的板块中,他们纳入了英国地景艺术家 Richard Long、泰国当代艺术家 Rirkrit Tiravanija 等国际艺术家创作的艺术装置,还有已经开幕的 “游牧画廊”,定期与不同的画廊合作,展示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来自上海的天线空间(Antenna Space)成为首家进驻游牧画廊的合作画廊,带来 7 位国内外年轻艺术家的群展 “白日美人”。

更为人期待的是园区内尚待开馆的非营利美术馆 By Art Matters,它将带来一系列永久馆藏、定期展览、公共项目、驻留项目等,进一步成为 JNBY 集团与李琳多年以来对于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心,以及更为机构化的运作的印证。

JNBY 集团与李琳对于艺术的亲密无间的脉络其实早有迹可循。

品牌早在 2015 年,就 “不务正业” 地以艺术之名在位于北京官舍的概念店里定期举办展览项目,参与的艺术家包括徐渠、王郁洋等,更有未来 By Art Matters 美术馆馆长、意大利著名作家和策展人 Francesco Bonami 策划过的名为 “一周八天” 的展览。而讲到品牌跨界,JNBY 也是国内品牌的范本项目,集团的男装品牌速写在 2018 年曾与艺术家徐震以 “Neo Market 新消费美术馆” 的形式,推出过联名跨界产品。

男装品牌速写与艺术家徐震联手打造的 #Neo Market 新消费美术馆

在 2008 年,JNBY 集团和李琳也曾发起与著名艺术家耿建翌(1962-2017)合作的 “想象力实验室”,成为了中国艺术生态中 “最为顽强的长期项目之一”。李琳也是中国及世界当代艺术的重要赞助人之一,长期赞助的艺术机构包括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香港 M+ 视觉文化博物馆、温哥华美术馆亚洲馆、Guggenheim Museum 等。

天目里,看似一朝建成为了 “网红打卡胜景”,实则是以建筑为场域,企业园区为起点,生活方式聚合为方法论的一个城市综合体,将 “综合美学” 的理念和氛围贯穿,最终在概念顶层对于艺术进行长期的系统性工作。

天目里如同前文所说的 Fondation Louis Vuitton、Fondazione Prada 的实体场所一般,是 JNBY 集团以中国国情生发出来的地产经济、新消费业态为基础,结合本身集团及创始人的价值体系,积极联动世界级资源后而形成的产物,成为了中国时尚产业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回到上海:在外滩的唯一全业态大型商业综合体 BFC 外滩金融中心,不但是复星集团全球总部所在地,也是另一个日臻完善的艺术时尚跨界的场域或样本。

创建于 1992 年的复星集团,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集团;而复星自 2011 年来进入时尚产业,收购世界级时装品牌,从希腊饰品品牌 Folli Follie,到意大利男装 Caruso、美国高档针织品牌 St. Johns,再到奥地利内衣品牌 Wolford,甚至于 2018 年一举拿下了 “法国现存最古老的奢侈品牌” Lanvin,逐步搭建起一个未来可以比肩 LVMH 和 Kering 的时尚品牌矩阵。

而同一时间,复星集团以及复星基金会主席王津元作为实际推动人,通过复星基金会、复星企业收藏、复星艺术中心的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到对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的构建之中。

由 Foster + Partners 设计建成的 BFC 外滩金融中心的点睛之笔无疑是与 Heatherwick Studio 共同设计完成的 “会跳舞的建筑” 的复星艺术中心,其天顶为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委托创造的大型公共艺术 “数字空中花园”,由艺术家与 300 位居住在上海的市民共同完成。

复星艺术中心

自 2016 年开馆以来,复星艺术中心接连带来了众多大展,已经举办了包括 Julian Opie、Tomás Saraceno、Cindy Sherman、Alex Katz 等国际艺术家的中国首展,草间弥生大展,以及中国艺术家邱黯雄、杨福东、张鼎个展等。而 BFC 外滩金融中心以复星艺术中心为 “圆心”,成为一个与艺术强相关的地产项目,包括位于 BFC 的 Julian Opie 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 “申城漫步”,以及企业总部 S1 玄关区域的 Annex Space,都会定期、集中展示年轻艺术家展览。

复星对于艺术的参与,则突破了复星艺术中心和 BFC 外滩金融中心的物理边界,向全国及全球的产业链条立体铺开。

复星基金会近年来的项目还包括于 2018 年在三亚亚特兰蒂斯开幕的由 Robin Peckham 策展的 “一沙艺世界:探索社会几何形态”,展出了 40 位中国、国际中生代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海外,在复星集团所拥有的纽约华尔街大厦 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现更名为 Liberty 28)中,也能从大堂到顶层看到复星基金会的永久收藏:其中包括丁乙、刘韡、王光乐、梁远苇等中国当代 “抽象” 艺术家。

复星基金会收藏展 “一沙艺世界:探索社会几何形态”

由长谷川佑子策展的 “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 复星基金会中葡当代艺术大展” 在上海的复星艺术中心和葡萄牙里斯本 Berardo Collection Museum 先后举办,也看得出复星在国际艺术圈的扩张野心。

复星基金会还成立了咨询委员会,邀请了多位民营美术馆的创始人参加。由此可见,复星集团已经把对当代艺术的介入作为带动集团产业层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一个富有影响力的中国民营企业,它更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自身的文化建构和输出。同在复星集团的大 “屋檐” 下,复星时尚与复星基金会、复星艺术中心亦自然展开合作,互相生发积极影响。

复星艺术中心自开幕以来,很快成为世界各大品牌竞相追逐的合作场地,更是一度接连举办了 Cartier 珠宝展和 Tiffany & Co. 钻石展。而自复星时尚 “拿下” Lanvin 之后,从复星艺术中心所累积的艺术语境、时尚氛围中 “再出发”,共同举办了 “对话:浪凡(Lanvin)130 年” 大展,将品牌百年发展历程和创意总监 Bruno Sialelli 的当代诠释并置展示。同时,在复星艺术中心咫尺距离的 BFC 临街铺位,也开启了 Lanvin 在上海的全新旗舰店。

如果复星艺术中心是 Lanvin 在复星体系下 “再出发” 的起点,那同属复星体系下,复星艺术中心步行可至的豫园则成为 Lanvin 新旧交汇、中西合璧的交叉点:脱离了巴黎时装周日程和框架的 Lanvin,把它的 2021 春夏时装秀搬到了上海豫园九曲桥上,邀请了深受年轻人欢迎的 Mandarin 主唱 Chace 在九曲桥之上的湖心亭二楼,作为 DJ 制造现场的音乐声浪,一展品牌新旧结合、中西合璧的魅力。艺术与时尚,非盈利和盈利之间,看来都能成为企业文化雄心的一个综合立体体现。

当代艺术已经从实质上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化消费的变革。

在考察了 JNBY 集团和复星集团两个民营企业的做法后,我们发现,起码从形式上,它们非常接近国外时尚产业集团的格局和做法,虽仍然需要不断地展开更多长期规划和项目,并通过长久的年岁去积累和沉淀,但它们由国际顶级建筑师所建造的大型 “场域” 和美术馆,无疑是他们介入决心的一个重大宣言(statement)。

环顾其他我们更为熟知的国产品牌,如太平鸟、波司登、安踏等,也已经逐渐展开与艺术家的跨界合作。比如在今年 10 月份,太平鸟联合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丹尼尔·斯坦森及其团队设计的太平鸟时尚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了宁波的新地标。而更多中小型的中国时尚品牌,也在不经意间,开展或规划了类型丰富的艺术项目,包括 ZUCZUG 旗下的 3ge3project 以及独立时装品牌 Sankuanz 等。

在当代艺术已经实质介入中国当代文化消费的新现实里,品牌建立品牌力的终极目标无非是进行自身文化价值观和本身存在意义的建构和输出,通过长期参与、赞助、推动与传播当代艺术,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有效体系。它们的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及全社会对其产生全新认知,包括为其产品线提供可能难以让人解释的附加价值,同时在崇高理想和商业利益之间获得双赢。

将时尚与艺术连接发力,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众多中国品牌和产业集团还需要探讨创意形式和投资方向,才能让当代艺术更有机地介入文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