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阅读第一(ID:Readfirst),作者:暖暖

最近家长群里聊得热火朝天的话题是“中考改革”。

继前不久,教育部宣布体育要纳入中考,并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后,上周五又传来另一条重磅消息:美育也即将纳入中考。

“一石激起千层浪”。

周末,我看到很多家长群里大家都炸了锅。

所谓“术业有专攻”,古代讲究文科状元,武科状元,现在的孩子要文武兼备,才能在中考中不被分流和淘汰。

这届家长和孩子纷纷表示太难了。

首先是“体育增值”,体育分数将要和语数外同分值,并在全国实施推广,最高兴的莫过于体育老师:被占课多年,终于从千年“老二”,学校里半“隐形人物”,翻身把歌唱!

“体育中考”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只是我国各个省对此有着不同的政策,从30分到100分不一而足。拿上海举例,体育占分30分,云南分数最高,为100分。

图片来自相伴升学路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只是语数外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老中考制度下,体育就变成了学校可有可无的摆设。这一结果导致的是中国学生令人堪忧的身体质素。

之前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湖北宜昌某中学一个班级的初中生做引体向上的体能测试,居然全军覆没。

在更早前(2013年),杭州某小学举办运动会时,1小时有20人晕倒,这条新闻在当年引发轰动,并引发了人大代表吴正宪的关注和呼吁:体育教育改革箭在玄上。

而对比欧美国家教育体系,熟悉的读者朋友可能都知道,在这些国家,只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生会被称为Nerd,在高校并不受欢迎,而体育好的学生,不仅被高校青睐,在职场上也往往更为出色。

几年年,清华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李稻葵就发文感慨:美国领导人都有体育上的一技之长。为什么运动员出身的人在社会中脱颖而出?他解释道,因为运动员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即懂得竞争又懂得合作。

诚然,我们的教育部是想要用中考这一指挥棒加大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达到提升国人身体素质的目的。包括前不久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建议 “把体育列入高考必考科目”。

可想而知,当时大家对此也是骂声一片。

教育部的每一个政策都牵动着数亿家长的心。发现应试教育的弱点并改革是好事,但具体如何实施及如何考试是引发大家吐槽和抱怨的主要原因。

正如下面这位网友所说,“初中的时候,主科天天占用体育课,到了初三要考体育中考了,就开始临时抱佛脚,体育课疯狂让我们跑,有什么用。”

想必,90后的读者对此都深有体会。

我一个朋友吐槽说:“我自己大学时体育就是年级垫底的,跑八百米能完成恨不得要邀请全寝室庆祝。孩子爸就是一技术宅男,每天坐在电脑跟前。家里孩子没啥体育基因啊。天生优势缺失,现在小学四年级了,这一改革我们中考咋整?”

类似的声音还有很多,可谓是急哭了一批缺乏体育细胞的家长,生怕在运动基因上为孩子拖下后腿。

更别提,某省还把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官方的解释是引导青少年自觉加强体育锻炼、保护视力,提高身体素质,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认为这“涉嫌基因与经济双重歧视”。

02

说完体育,咱们再来说说今天的另一个重点:美育中考。

美育中考是家长们认为可能会引发“素质教育的‘军备竞赛’,变成掏空孩子金钱和时间的另一种压力。

对此,我们来看看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发布会上是怎么说的。

美育计分从20分提高到40分,云南家长表示已哭晕在厕所。

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来也是件大喜事,但问题的症结是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环境是否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如果学校没有提供,家长是不是要自掏腰包在课外补,这是不是让孩子们又增加了新的负担?

比起把美育、体育纳入计分,更重要且更有意义的是把学校的音乐课、美术课开足开齐,加大相应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资金、资源投入,并严厉禁止其他科任老师占课的现象出现。

还有家长一阵见血地指出,美育纳入中考得循序渐进,应该从这一届低龄学生开始,9年后中考见。倘若2022年就开始急不可耐地纳入中考政策,对于那些之前鲜少接受美育教育或者没有条件接受美育教育的孩子来说,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纵然,中考政策试图倒逼中国孩子们不再盲目刷题,成为考试的机器,但可以预见的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将是有钱有闲的城市中产。

众所周知,不管是体育兴趣班还是以钢琴、绘画等为例的美育兴趣班,都是一个比一个烧钱烧时间。我身边就有家长表示,本来已经给孩子停掉了钢琴课、足球课,但看到这条新闻后,立刻给孩子续了费。还有家长表示,看到这条新闻后,立马联系辅导机构,给孩子报了绘画课,尽管她的小孩才上幼儿园小班。

那么,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怎么办呢?说好的教育公平呢?

当然,有钱有闲的家长只属于少部分,更多的是既要忙碌工作又要兼顾孩子教育的普通家长。这些普通家长也同样表示已哭晕在厕所:忙碌了一天,带娃上补习班也就算了,如今还得顾及孩子的运动、美术、音乐。说好的减负呢?

我身边就有北京的家长对我抱怨道,“孩子才上初一,每天写作业到十一二点,有时写不完,要第二天四五点起来继续写。全班同学头发油油的,甚至没有时间洗澡,如果再加上音乐、美术,孩子和家长还有活路吗?”

总结来说,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兼顾体育和艺术也是好事,但“一刀切”似的政策不应变相地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欧美国家的孩子从小重视美育、体育的发展和培养,但是前提条件是,他们没有像中国孩子有着如此之大的学业负担,他们在课后有着充足的时间去参与课外活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此外,我下午还看到这样一张网传照片,让人啼笑皆非。

虽然,我无法确认这张图片的来源及真实性,但是它反应了盘踞于中国教育体制内多年的一个问题:应试导向。

当钢琴、小提琴;当贝多芬、莫扎特;当美好韵律的五线谱,变成试卷上非此即彼的答案,确定磨灭的不是艺术世界里美的享受和体验?确定扼杀的不是孩子的兴趣?

如果美育加入中考计分,但以这种荒诞的形式呈现,这应该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悲哀。

最后,我以一位家长的话来结束此文,这句话可谓是精准且一语中的,在此分享给大家。

“最应该改的不是中考制度。而是这届家长对中考无限屈从又不断诽谤的矛盾态度。过于依赖这个指挥棒,这个指挥棒往哪儿指都是害人精。我倒觉放下对中考的执念,平常心对之,对于自己怎么教育子女有一杆自己心里的标尺,这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底气。目前的中考高考改革虽然都属于治标不治本,但也不乏益处。至少以后语文老师不会随便占用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了。这是好事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阅读第一”,作者暖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