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位于“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全县总人口18.48万人,其中白族人口占90.3%。剑川县手工艺荟萃,木雕、石雕、土陶、布扎、刺绣、古建筑等行业民间工匠大师云集,技艺精湛,有一定的产业规模。
但长期以来,剑川县手工艺行业还存在产品缺乏现代创意、与生活结合度不高、传统工艺展示渠道狭窄等问题。尤其是剑川县手工艺品与本地文化结合不够紧密,内涵挖掘不够,产品附加值低,带动效果不明显。
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对口帮扶剑川县,面对众多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先后派出4名挂职副县长,全力以赴开展对剑川的结对帮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在“智扶”“技扶”和“艺扶”上下功夫,通过系列帮扶措施,有效助力剑川脱贫摘帽。
发挥专业优势 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据中央美术学院挂职干部韩文超介绍,中央美术学院对口帮扶剑川后,进行了深入广泛调研,首要目标是结合专业优势,帮助提升剑川木雕、石雕、黑陶、布扎、刺绣等工艺品的艺术设计水平,提高文化附加值。
中央美术学院启动了一系列综合课题调查研究活动,以艺术院校智力资源提升剑川传统工艺创意设计水平,特别是在设计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商品档次上下功夫,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
中央美术学院结合旅游革命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积极参与沙溪特色小镇旅游商品LOGO设计,设计并参与制作玉津桥造型的景点简介牌,设计了50多款文创袋和10余款环保纸袋。依托县校合作,该校持续推进白族服装改良工作,共设计出包括公务服、校服、演出服、常服、礼服等50多款白族服饰,先后在多个场所进行展示。
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创意设计,帮助剑川手工艺品走出了以木雕家具、石狮等大件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走向以多样化、多元化、轻巧便携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之路,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抓实人才培养 提供人才保障
韩文超认为,在挂钩帮扶中,为剑川培养一批人才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中央美术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抓实人才培养工作。
为建立培训学习机制,中央美术学院先后选送了9批次近100名剑川书画人才、非遗传承人和中小学美术老师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学习,安排业内专业老师为这些骨干人才和行业带头人进行授课指导。同时,中央美术学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剑川开展讲座、授课20余场次,听众超过2500余人次,为剑川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创造更多机会。
此外,中央美术学院先后选派6批17名研究生到剑川县职业中学和剑川一中进行支教活动,并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对外美术教育交流中心师生到剑川开展“高参小”项目活动,现场指导开展美术教育。针对年轻人参与传统工艺设计制作的积极性不高、传统工艺传承面临困难等现实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在剑川县职业中学中开办了“木雕工艺美术班”,目前已进行招生。另外,中央美术学院师生还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带着县职中相关专业的师生共同学习,不断提升剑川师生的专业素养。
“人才培养是无形的资产无形的价值,对剑川县未来的发展是无法用任何数字数据来体现的。”韩文超说。
搭建载体平台 提升传统工艺影响力和带动力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2017年11月11日,剑川县成立了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和中央美术学院驻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传统工艺实训、研习、研究及生产性保护和传承工作。
据介绍,工作站参与了大理·剑川木雕艺术博览会暨剑川木雕文化节的相关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与剑川非遗传承人共同探讨剑川木雕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中的机遇和作为,探索剑川大木作与传统民族建筑的新时代特征与未来等,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同时,工作站不断开展传统工艺大讲坛系列活动,举办了以“匠作、设计、生活”为主题的传承人与设计师对话会,先后邀请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举办了各类大型讲座,让剑川手工艺人全程参与到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提升。
除此之外,中央美术学院深挖非遗内涵,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传承工作,建成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实训基地,全县每年培训非遗传承学员不少于1000人次。通过建立一项机制、培养一批人才、引领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四个一”,在全县实施“剑川名匠”选育工程,积极探索乡土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一大批能工巧匠通过培训学习后,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建立工作室开展培训,把课堂设在生产车间、田间地头、户内户外。
通过艺术设计,剑川的传统工艺逐步走进现代生活,销售渠道也逐渐拓宽。据了解,目前,剑川县从事木雕、石雕、布扎刺绣、土陶加工生产销售的群众超过3.24万人,力争到今年年底实现剑川木雕产业产值6亿元,带动上万名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刘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