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迄今最大的个展开幕,受到各方关注。作为中国美术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西藏组画》成名,该作品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2000年后,陈丹青主要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此次的展览被命名为“退步”,试图回应对自己艺术观念落后的质疑。

陈丹青最大个展开幕,从“公知”回归画家身份?

11 月 2 日,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同步推出艺术家陈丹青迄今为止的最大个展 “退步 1968—2019”。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全面展出自1968年至今陈丹青创作的“西藏组图”、“名画临摹”、“人像写生”、“静物”和“自画像”等油画和素描作品100余件。展览名取自陈丹青文集《退步集》,意在以不同作品系列之间的“进退”作为一种假设和隐喻,重新看待陈丹青50年以来的绘画变化。

陈丹青是1978年后中国美术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少时是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辗转多地,以《西藏组画》成名,该作品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1982年,陈丹青选择去美国创作和生活。在2000年回国后,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屡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除了2000年举办的“陈丹青1968-1999素描油画展”、2010年在油画院美术馆举办的“归国十年”、2014年苏州博物馆推出的“静物——陈丹青画册写生1998-2014”等几次个展外,归国十九年,陈丹青几乎没有参加过其他的艺术展览。他的画家身份,似乎慢慢被人“遗忘”。

陈丹青个展的复杂性,进步还是后退? 

作为作家的陈丹青,可以说一直是出版业的宠儿;而作为画家的陈丹青,近年来却受到一些非议,不少评论者认为他的艺术观念陈旧,沉迷于老套的技法中。画作的主题,不是妙龄女性,就是临摹名作,缺乏当代性。

不管评论界对陈丹青的艺术评价如何,并不影响其市场表现。2007年,作品《牧羊人》以3584万元高价成交,2011年《进城之三》以2300万元成交,《国学研究院》则是在2012年10月底以2070万元成交。而陈丹青的同代人,不论是陈逸飞,还是刘晓东,也一直是拍卖行的热门艺术家。

此次展览的名字“退步”,取自陈丹青的一本文集《退步集》。它是展览故事中最主要的一个叙事线索,以系列之间的“进退”作为一种假设和隐喻,重新看待陈丹青从1968年至今在绘画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在展览前言《如何看待退步》一文中,策展人崔灿灿提出,在陈丹青身上,他看见变化,看见“进步”与“退步”。这便是策划此次展览的核心目的,借此展示个人的种种变化,讨论某种话题。

陈丹青近年画作

对于外界对自己在艺术观念上的“退步”,陈丹青表现得很坦然:“我一点不想宣称我的画具有观念,更不认为我是当代艺术家。”而此前,他在电视节目上早就公开提出,架上绘画已经是过时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陈丹青此次的展览,的确是一种主动的“退步”。

进步和退步,可以说是我们教育体系中一组对立的历史观。在刻板的认知中,“进步”是人类应该也必然发展的方向,而“退步”则应该被历史淘汰。崔灿灿认为,“退步”在陈丹青五十年的艺术中,有多种含义:

一方面,它是积极的自由,指向个人在创作中的主动选择,选择坚持什么和放弃什么,在这些选择背后,个人对于时代和自我做出的积极的回应。

另一方面,它是消极的自由,在绘画今天的境遇中,在个人难以作为的历史中,艺术退回到了它最初的状态,亦如陈丹青在1968年的那几件作品,没有明确的风格,没有说教的成分,只是一个青年人最初的兴趣和热情。只是在今天,讨论“进步”与“后退”,讨论这两种自由,显得尤为重要。

《西藏组画》曾被认为是颠覆性作品,如今是“过时”的艺术

《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与发轫。不仅如此,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西藏组画》自然也被认为是对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政治主题性创作模式的颠覆,难能可贵地首次公然摒弃主题性的虚假喧嚣,还原于艺术的真诚,将视野专注于身边、非英雄、非主题的生活真实,蕴含了一种人文精神——对“人的价值”的进一步思考与呼唤。

《西藏组画》成为20世纪70、80年代交替时期写实主义思潮的发端与代表,影响深远,为其后国内“85新潮”及现代艺术运动埋下了伏笔。《西藏组画》的出现,仅仅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突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可能性,但这在80年代已属难能可贵。在后来的85新潮脱离架上,它的引子仍然是《西藏组画》,只是寻求了更为直接有效的表达方式,在《西藏组画》的前提下走得更远。

《西藏组画》之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西藏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85新潮”都已经被认为过时的今天看来,历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什么是绘画,什么是艺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显然,在深植于创新、创造的不容辩驳的“进步”观舆论中,无论是“画册系列”,还是“人像写生”,从绘画的题材、技艺层面而言,陈丹青的作品的确很难给被西方艺术观念喂饱的评论家带来新意。

某个程度上说,陈丹青本可以在当代和先锋艺术的探索上走得更远,然而他却止步不前,选择了另外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今天看来,他在公共媒体所发表的言论,以及后来所出版的一系列具有普及性的著作,投身的其他社会工作都有着纯艺术之外的丰富价值和意义。

陈丹青固然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坚守着old school的旧式文人,可他所提倡的诸如“回到常识”,对历史的反思等如今看来有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依然具有进步意义。而所谓“退步”,语涉双关,也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