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望

让文化艺术不只是附庸和装饰,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了华侨城内部研讨的课题。如今,这些业务的摸索已经次第开花结果,甚至成为了“华侨城模式”竞争力的一部分。

两个多月前,在距离成都四十多公里的安仁古镇,一部名为《今时今日安仁》的大型剧目完成了首演。这部由《国家宝藏》原创团队操刀的大型戏剧,为安仁古镇营造了现实版的“幻乐之城”。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了民国。

图:《今时今日安仁》剧照

在南国之滨的深圳,一场由国际知名团队打造的《超景观》展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个个生活中常见的容器、附属品甚至废弃物,经过加工和改造后转变为实用的内容物和产品。而与其它同类展览相异的是,这些展品已经升华到了艺术景观的境界。

不管是安仁古镇的大型实景剧目,还是深圳的艺术展览,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创造者--华侨城。

让文化艺术不只是附庸和装饰,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了华侨城内部研讨的课题。如今,这些业务的摸索已经次第开花结果,甚至成为了“华侨城模式”竞争力的一部分。

文化艺术“三观”

过去凭借着“旅游+地产”的路径,华侨城成为了国内识别度最高的旅游地产开发商,但改革的战鼓随着华侨城新战略的实施而擂响,“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以及“旅游+互联网+金融”的补偿模式成为华侨城锚定的新航向。

内涵式的发展要求华侨城要做“加法”,以旅游产品来说,在消费升级的年代,“要真内涵,不要假符号”成为了多数消费者的诉求。这就意味着,作为拉动华侨城三驾马车之一的“文化”不但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以国庆黄金周为起点,期限为两个月的“2018年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在全国近50个城市火热开展。与其说这是一场全民的旅游狂欢,倒不说这是华侨城在文化艺术探索上的一次集中“阅兵”。

从深圳的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到天府之国,从彩云之南到海南三亚,从“潮玩”盛行的欢乐谷到文化升级的各地特色小镇,文化艺术的创想点燃了数十城的“华侨城现象”。

文化艺术在多数人的眼中是高雅的,可望而不可及。对于在文化艺术领域摸索了多年的华侨城来说,很多时候它要做的是在保持文化艺术内涵的同时,让其更接地气。

在深圳华·美术馆进行的《超景观》展览就是一个能够现身说法的案例。它展出的物件构成都很稀疏平常,不过它进行了重新的创意和加工,被赋予了艺术思想,从而升华为艺术景观。

《超景观》展览并不是孤例,中国当代摄影40年展览、元图像展示、“此岸”系列公共项目、深圳华侨城站地铁壁画工程等都是华侨城将文化艺术推广至民间,发掘群众心中艺术创想潜能的实践案例。

图:中国当代摄影40年展览

而从最初建设的国家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到如今遍布深圳、上海、西安、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AT),“艺术华侨城”成为外界给予这家央企的另一个标签。

以文化探路旅游,华侨城的另一个理念是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提炼,这在文化演艺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它给外界提供了很多可以观察的样本。旧有《新中华霓裳》《金面王朝》、《天禅》、《深蓝秘境》,近有《今时今日安仁》、《梦幻腾冲》、《盛世纪》等。这些剧作都是结合了历史文化或者当地民族风情进行演绎,通过现代科技还原历史传统,在创新之中进行传承。

图:北京欢乐谷《金面王朝》

而打造文旅项目,华侨城的初衷不完全是为了谋利,注重文化艺术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也是华侨城文化的抓手之一。

在本届华侨城文化旅游节上,欢乐海岸发起的“自然梦想家特别行动”已持续8年。艺术家也就如何在城市原有自然体系内重新建立与城市共生的人文艺术生态系统,以“大艺术”的宽广视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行了讨论。这些举措彰显了华侨城通过文化艺术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意与决心。

图:深圳华侨城湿地

华侨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理念推动着“文化”这架马车快速行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旅游项目的“输血”。

赋能华侨城模式

从“旅游+地产”到“文化+旅游+城镇化”及“旅游+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转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地产”的淡化,以及对于“文化”的凸显,不难看出华侨城的战略侧重。

其实,早在2014年,业内专家就直言,华侨城的下一个爆点是文化产业创新,而如今的步子与四年前的设想并无不同。

2017年,华侨城集团出资100亿组建文化集团,实施集团化作战和“文化+”战略。整合提升原有的文化演艺、文化创意、艺术展示、儿童娱乐业务,加快并购,获得一大批影视、音乐、VR科技等创意资源。

文旅是华侨城的主轴,而一个成功的文旅项目往往是形神兼备,所谓的“形”更多是设施和配套,“神”则是文化IP带来的内涵,后者的难复制形成了文旅项目的独特性和核心竞争力。

图: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篝火狂欢

在当今的旅游产业发展中,过去单一依靠景点景区的模式已经日暮西山,文化IP和旅游的联动拥有巨大发挥空间。华侨城的探索更多是在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挖掘上,其已经形成了以小凉帽为代表,包括白豚小子、麦麦鲁鲁、魔幻奇兵、洛蜀传、塘鲶记、冥神寺、二十四史在内的八大内容IP。

以IP为抓手,华侨城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被极大程度激活,这源于IP带来的衍生和布局是全方位的。以小凉帽为例,它的IP后市场包括了绘本、小说、动画、周边产品以及主题乐园、主题酒店、主题农场等。

同时,在华侨城集团“文化+旅游+城镇化”的战略指导下,华侨城文化集团也在探索IP Town这一创新发展模式。位于深圳的甘坑客家小镇就是在通过挖掘客家文化,打造出了小凉帽IP,并以此导入文创、科创、乡创三大创意产业。

可以说IP Town 的模式就是以IP作为入口,小镇作为载体,在吸引流量后,将旅游服务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转化为实质的消费,并以此将特色小镇成为成为日常的一种生活街区。

这样的经验将复制于贵州贵安北斗湾 VR 小镇、成都洛带古镇、惠州秋长吉他小镇、深圳华侨城V谷中心、深圳嶂背华侨城创想小镇等特色小镇和创意产业基地上。

实际上,不管是世界之窗、锦绣中华这样的第一代旅游产品,还是都市娱乐综合体-深圳欢乐海岸,亦或者华侨城眼下大力推进的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它们都在相当程度需要文化的赋能和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