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文豪左思在《蜀都赋》里写道,“邛竹缘岭,菌桂临崖。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自古以来,竹子便是沿着长江流域蓬勃而生,栉风沐雨、咬定青山,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自然成为了利于竹子生长的乐土。譬如崇州道明镇,以岷江正流金马河、西河以及黑石河作为天然生态屏障,形成了翠竹青山、竹林茅舍的川西林盘风光。从古至今,竹编文化便影响着川人的生活:遮拦障蔽类的篱笆,盛粮生产的箩筐,包装储物的箱笈......道明竹艺村,当然随处可见这些“竹艺”——一把篾刀,一双巧手,尽显匠人之心。
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可不能只是走马观花游赏田园风光,捉捉蝴蝶、拍拍亲子照这么简单,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许就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午饭后,欣玥带着熙熙往竹艺体验区开去。穿过悠长的林间小道,艾力绅锐·混动依旧不疾不徐,以纯电模式融入周遭的宁静。“妈妈,你看,那扇门就是用竹子做的;妈妈,你看,那儿是不是有人正在编箩筐呀?我们赶紧去编一个吧......”城市里的现代生活,已经甚少能与竹编产生交集。但只要来到竹艺村耳濡目染逛上半天,真的就会像熙熙那样,迫不及待想“回到过去”。
传统与科技的碰撞
竹编艺术其实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了非遗文化名录,但道明竹艺村在成为“网红村”之前,却还和无数传统村庄一样,美丽又落后。原来的竹艺村,更像是一个竹编工具的产地,当地村民只是把竹编作为生产技术,却并没有将之与非遗文化联结起来。但是,当竹艺村一炮而红之后,这里的“人文气息”却如泉涌般喷薄而出。道明竹编艺术不仅是技术,更成为了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
当然,据说中国传统的竹编工艺技法有150多种,真正要独自做好一件竹编器物,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欣玥这次的目的,主要是让熙熙了解竹编文化,既能怀古,又能锻炼动手能力。而且父母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件竹编作品,也能让孩子更有成就感。教授竹艺的老师示范了“挑一压二”、“挑二压二”、交织挑压等挑压方法,可以让竹编提篮形成“十”字、“人”字这样简约的花纹。熙熙很快就学会了挑压竹条的方法,但小孩子做事很容易急躁,欣玥在一旁细心地帮她检查每一步。完成后,熙熙高兴地拿着自己编织的提篮左看右看,还说要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接下来,母女俩还从教授竹艺的老师口中了解到,就在竹编艺术被列入非遗文化名录的同一年,为了遏制“白色污染”,国家开始实行“限塑令”。而竹编器物虽然制作工序复杂,但却坚固耐用,甚至能代代相传——环保,其实是竹艺存世更重要的意义。这不禁让人想到了艾力绅锐·混动,它的百公里油耗低至5.9L,而且很大一部分路况可以只用电,同样在为“碳中和”出着自己一份力。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传承?
它是孩子看世界的伙伴
如果深入竹艺村“腹地”,那里其实还有一条绵延几公里且更为“原生态”的绿道。实际上,这是多年前就修好的村道,只不过后来竹艺村进行商业化改造后,村道也一并进行了修缮。熙熙说她自行车还骑得不太熟,所以欣玥一直想好好教教女儿。这里往来车辆不多,正好适合骑行。
之前欣玥说过,之所以她跟熙熙两人出游也选择艾力绅锐·混动,除了熙熙喜欢它的大空间、魔术车门之外,欣玥自己其实最中意艾力绅锐·混动灵活的操控。就拿这条狭窄的村道来说,它的宽度本身只够单车通行,仅在某几处地方将道路拓宽了一些用于会车。跟传统印象中又大又笨重的7座MPV不同,虽然艾力绅锐·混动的“身材”很“魁梧”,但驾驶起来却十分灵活,尤其是转向的感觉。它的转向比在MPV当中算是偏小的,驾驶感更接近一部轿车,转向很灵活。所以,难怪欣玥说开着艾力绅锐·混动根本就不怵这些村道窄路。
还有一点,带孩子出去玩时,就能体会到艾力绅锐·混动后备厢的妙处了。把第三排座椅往前放倒,熙熙的自行车不用折叠就能直接“扔”进去,可以省略麻烦的折叠过程,拿取时也更加方便。结束了一段颇有难度的弯道骑行后,欣玥坐在车里跟窗外的熙熙击掌庆祝。这时,熙熙看到蹲在副驾的小狗狗莎拉,冲着她们汪汪直叫。“妈妈,我们把莎拉忘了,它今天都陪了我们好久了,我们陪它玩玩儿吧?”
在一片竹篱笆院外,欣玥把车停在一边,拿出了野餐垫铺在草坪上,还有熙熙和莎拉喜欢的零食。熙熙吹起了泡泡机逗引着莎拉,莎拉摇着尾巴追着熙熙想扑到她身上。“汪汪声”和“咯咯声”彼此交织着,此时的欣玥正坐在后备厢上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出发前她就惦记着艾力绅锐·混动的“钓鱼模式”,现在正好派上了用场。熙熙跑累了,也“爬”了上来挨着妈妈。此时的艾力绅锐·混动,变成了母女俩谈心的“小天地”。
尾声
虽只是短短一天,孩子也感受到了古老竹编艺术的独特与精妙,体验文化传承的坚守与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竹艺体验,她领悟了其中的耐心与细心,也明白了这份传承还有环保的深刻意义。艾力绅锐·混动,能带来高质量的陪伴出行,它不只是一款车,也是亲子梦幻联动的媒介,是让孩子睁眼看世界的伙伴。